10月9日,国庆中秋假期后的第一天,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咖啡师派崔克·罗夫(Patrik Rolf)正在玉林进行一场咖啡快闪活动。很多咖啡爱好者慕名而来,穿着拖鞋,带上爱犬,感受这位2019年冲煮大赛世界亚军的咖啡手艺。相隔不远,一家开了多年的玉林老面馆配资界,因为明星的“安利”,正成为年轻人们的新宠。同样火起来的,还有演员王迅打卡的老店风骨兔。
2021年的改造,让这条老旧小区占八成以上的老街实现了“逆生长”:商铺出租率100%一铺难求,日均人流翻了三倍,国庆假期突破每日八万人次。
玉林东路特色街区,这里是老年人口中啥子都方便的“15分钟生活圈”,也是年轻人眼中文艺清新国际范儿的打卡地。
这一切的密码,正藏于“新旧共生”的社区哲学中——居民、商户与规划师共同决定,既要留住以蛋烘糕为代表的玉林“老味道”,也要引进一批新的业态,为世界各地的咖啡与轻食留下空间,让玉林特有的市井烟火气,与国际范儿一同生长。
新旧共生
瑞典咖啡师快闪进玉林
“蓉漂”奶奶也是社区规划师
展开剩余86%国庆假期期间,紫薇文化节是玉林居民献给国庆假期的礼物。街上随处可见的紫薇花,成为这场摄影展的主角,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。
▲玉林东路特色街区在国庆期间开的紫薇花主题摄影展(受访者供图)
如今的玉林,早已不是那个老旧街巷。2021年改造后的玉林东路,行人道路变宽了,街沿等变亮了,还新栽种了紫薇。树影婆娑间,新开的几家独立咖啡馆飘出浓郁香气,隔壁传统小面馆和蛋烘糕的热气也依旧蒸腾。
▲玉林,正在做咖啡快闪活动的来自丹麦的咖啡师(受访者供图)
“在做规划的时候,我们有居民规划师、社区规划师、专业规划师,三方一起来做。”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工作人员徐琴介绍,在2021年,辖区内有46个老旧小区和5个商品房小区,老旧小区的房龄大多超过25年,居住的都是老街坊、老住户。
78岁的刘荣诚是来成都很早的“蓉漂”。10多年前,她跟随丈夫从上海女儿家来到成都玉林定居,一住就是10多年。她也是社区规划师的一员,“那会街道路上没有灯,路又窄,坡坡坎坎多,容易让人绊倒。街上的女贞树经常掉黑色浆果,衣服洗都洗不干净。”
▲玉林东路特色街区改造前后对比(受访者供图)
“当时的玉林东路在我印象中是灰色的,到处都是杂乱的管网,灰色老旧的建筑,和要打造的紧挨的国际体育公园不搭。”成都市玉林特色商业街区共发展联盟会长曹滢介绍,“玉林的老年人越来越多,把街沿去掉后,变成了无障碍通行的街区,整个街区的尺度就变宽,居民也能无障碍通行了。”
在老街坊们的坝坝会上,住户、社区、商户和专业“规划师”都在提意见,围绕“换树”“宽街”“加灯”热烈讨论,最终达成共识:老店要留,新树要补,让记忆与“生机”一同生长,这也是新旧共生的生动注脚。
出租率100%一铺难求
新商业业态来了
年轻人也来了
“改造后确实变化很大。前段时间,紫薇花开得好漂亮,路也宽敞了,经常还有年轻人来唱《成都》,晚上还有各种节目。前段时间我女儿从上海回来,说妈妈我回来都不想走了。”刘荣诚说起家门口的变化笑眯了眼。
改造后的街区也是满足居民生活的“15分钟生活圈”。“我家门口就是药店,再也不用走两条街去买。取钱家门口就是银行,拐个弯走几分钟就是锻炼的省体育馆。买菜、坐公交、坐地铁都方便。”刘荣诚很满意。
改造后,770米长的特色街区容纳了132个在营商家,“改造前,商铺平均每个月每平方出租50元到80元,改造后每个月每平方出租120元到200元。就算如此,商铺出租率还是达到100%,真的是一铺难求。”曹滢说,相较于改造前的传统业态,改造后的街区还吸引了不少新业态,街区上有4家咖啡店,7个酒吧,还有20家轻食轻饮类商家,以及数不清的文创店和买手店。
▲玉林东路特色街区
对待商户,保留一批、提升一批、搬迁一批和挖掘一批——街区保留着原始的“老味道”,“玉林有一家开了多代传承的蛋烘糕,我们把蛋烘糕保留下来。”徐琴说。同时,街区越来越“国际范儿”,韩国人开的吐司店、泰国人的泰餐、瑞典人的快闪咖啡,让玉林洋气很多。
“我们是2021年就在玉林开店了,当时看中了这边的氛围,我觉得新与旧在这条街上融合的特别好,有老成都的餐馆,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咖啡店。”肖潇是街区上当归咖啡店的老板,“这边的文化氛围也特别好,很多年轻人过来开店,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,你可以在玉林路逛一整天,从早到晚,都不会觉得无聊。”
这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,来拍照打卡。曹滢用数据说话——改造前玉林东路特色街区人流量一天1万人,改造后人流量一天3-5万,国庆假期达到每天8万人次。
▲玉林东路特色街区国庆活动人流(受访者供图)
“改造后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游客变多了,来消费的人也变多了。以前一到假期,这条街就变得很安静。现在一到假期,玉林路反而人越来越多,都是过来打卡、逛街,顺路也会到我们店里来消费。很多年轻人刚下了飞机、高铁,拖着行李箱就到玉林路这边来,我们店的人流量、盈利都变高了。”皇城坝坝牛肉面老板唐昭毅感叹。
文化作根
保留玉林的“老员工”
让流量“留”下来
玉林东路的蜕变,远不止于街面形象的提升。
“给我最大的感触,就是玉林是一个有文化底蕴,同时兼具市井烟火气的片区。它的五路八街十九巷其实是非常包容的氛围,你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喝到五块钱茶,年轻人也可以喝到来自全世界各地顶级的咖啡。”曹滢解释。
玉林有很多“流量基因”,玉林串串、手撕兔、糖油果子,都是玉林记忆中的老味道。曹滢打了个比方,她上周带着新疆朋友用200元吃了一条街的美食。还有很多“潜力选手”,开了多年的面馆因为明星的推荐变火,卖了很长时间的风骨兔因为演员王迅打卡排起长龙。
公共配套完善,人居环境得到优化。“交通方便,服务方便,出门就买菜,社区服务也方便,真的是身心愉悦。”78岁的张永琳已经在玉林住了28年,“娃娃有了新房子,喊我们搬过去住,我们都不愿意。”
▲被明星带火的面馆
曹滢觉得,现在的玉林东路特色街区有市井味儿,有烟火气,有国际范儿——“玉林是有精神内涵的,一般的特色街区就是逛,但玉林东路特色街区是充分表达了幸福美好生活的定义,可以说它就是幸福美好生活的一种成都化表达方式。”
“下一步,现在的特色商业街区还在往文旅街区转型。”曹滢说,玉林东路越来越火,吸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来。过去,来玉林的八成是本地市民,两成是周边游客。如今,三成是外地游客,四成是本地市民,剩下三成是周边游客。
在街区上,几位跟着旅行团来的外地阿姨坐在咖啡店里,哼唱起《茉莉花》。一旁的三个重庆年轻人,忍不住拍手鼓掌配资界,聊起天来。这一刻,在咖啡豆香气中,年龄的鸿沟被模糊,熬成了街区特有的烟火味道。
发布于:四川省尚红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